如果你现在更新到微信的最新版本,然后进入自己已发布的任意一条朋友圈,再点击右上角菜单,应该能看到这个弹窗。
和之前不同的是,这次更新上线了内测已久的朋友圈置顶功能。
我试了手上的几个微信号,包括 iOS 版本和 Android 版本都能看到这个更新。或许是扩大了内测范围,又或者是全量上线了。
其实在最初有消息出来说微信要做这个功能时,有不少人认为这是给微商以及营销号准备的,对普通用户来说似乎作用不大。
那么,事实真的如此么?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还是先看下这个新特性在使用上是怎么个体验。
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这个功能,在点击置顶菜单选项后会再触发一个新弹窗。
是不是觉得这段弹窗文案比较眼熟?
没错,当你第一次长按朋友圈发布按钮后也会触发一个新页面,上面显示的就是类似的文案。
不过相对发布纯文字朋友圈入口的隐秘性,置顶一条朋友圈的功能入口看起来更加显性常规。
其实我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要用「内部体验功能」来定义,因为这明明已经是个对外开放的功能。或许,微信团队是把内测用户当成了内部体验。
但这似乎又有点矛盾,据我了解,现在所有微信用户都能直接打开发布纯文字朋友圈的功能,那又谈何内部呢。
话说回来,当你选择置顶某条朋友圈时,这条内容会出现在朋友圈时间轴顶部,并且支持多条内容同时置顶。
那么问题来了,普通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产生置顶朋友圈的需求呢?
从用户动机角度来看,那些希望被别人持续看到的内容就有置顶需求。
因为朋友圈的机制是时间轴属性,也就是说随着新内容的持续发布,老内容会被沉底。当时间跨度比较大且更新内容比较多的时候,那些希望被别人看到的内容就会被淹没。
可能有读者会好奇,什么样的内容会希望持续被别人看到?
从需求角度来看,可能有这么两类。
第一类,个人展示。
去过的地方、吃过的美食、买过的东西,这些带有特殊时刻属性的内容就有持续展示的需求。
某种程度上说,也是一种炫耀。
包括个人介绍在内,其实也是个人展示的一部分。尤其是当我们的微信联系人开始充斥各种社交关系时,一个置顶的个人介绍也是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窗口。
第二类,营销展示。
说到这也就涉及了前面提到的问题,这个功能是不是给微商准备的?
以微信团队的做事风格来看,显然不是。但是,置顶功能的确给营销展示开辟了一个绝佳窗口。
现在通过微信沉淀私域流量已经是业内常态,虽然企业微信在这方面的功能更完善,但微信本身也承载了很多私域。
对于这些用户来说,他们会频繁在朋友圈更新最新动态,而对于一些高频重要的内容,有了置顶功能后就省去了重复发布的麻烦。
当然,有一个大前提就是用户会主动进入对应的朋友圈主页。
以我为例,我联系人里有几个汽车模型的卖家,而他们经常会在朋友圈发布最新到货的信息。如果他们善于利用置顶功能,就可以把当季最新最热的产品信息集中在置顶区展示。
对我来说,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。对他们来说,也提高了信息发布效率。
除此之外,置顶朋友圈还会起到精选和通知的作用。
不知道你们的使用习惯是怎样的,我一般会习惯性看下和我聊天的好友最近的朋友圈有哪些最新动态。
置顶的朋友圈内容还有一项重要属性,就是把时间边界外不可见的内容重新拉回可见区。
例如,很多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,如果此时想要让不可见的内容重回可见区,那就只能再重发一遍。
有了置顶功能后,相当于给时间边界外不可见的内容开了一扇后门,而且用户可以选择随时关闭。
总体来看,朋友圈置顶功能带来的用户价值增量还是挺明显的,不过具体用得怎么样还是得看数据反馈。
就像当年微信上线朋友圈时间可见范围一样,有很多人预测这个功能不会被大量使用,结果却是上亿人设置了三天可见。
一定会有人说,微信这是又开始瞎折腾了,该做的不做,没用的做一堆。
其实这是立场和视角差异,如果你身处微信团队的视角和立场,可能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决策就不一样了。
立场,是我们所处位置代表的利益。
视角,是我们基于自身利益看到的东西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唐韧”(ID:RyanTang007),作者:唐韧。
文 / Nova 阅:1191
在线预约享受建站8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