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应链金融的意义在于它创造了一种多赢的局面,通过供应链金融,核心企业可以缓解资金压力,上下游企业可以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,银行和保理也可以获得风险相对可控的资产。
2018,中国的这些企业怎么倒下了?
尽管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,但从年头到年尾,还有是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。
2018年1月,从年入3.5亿到负债6亿的知名运动品牌德尔惠宣布停业,多处资产被挂牌抵押拍卖;
5月,浙江绍兴的中国500强企业盾安集团爆发出450亿元的债务危机濒临破产;
7月,深圳容一电动宣布倒闭清算,总欠款8225万元;
9月,曾被誉为“中国酱油第一股”的上市公司加加酱油卷入债务危机中;
2018年濒临破产和已经破产的企业远不止这些大型民营企业集团,还有一些国资背景的企业:世界500强企业渤海钢铁正式破产,负债1920亿元;
国内最大轮胎企业山东永泰因资金链断裂,正式宣告破产清算……
企业要经过春夏秋冬才会成熟,不能冬天刚来临就喊受不了。中国不少企业做大了,但同时也就做空了,现金流断裂了。在中国死掉的大企业不少都是因为财务风险导致的,当企业扩张过快资金链出现问题时,企业表现在现金流量上就是不断地融资并付息、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、不断地累积应付账款和推迟还款;再加上国家经济去杠杆化,银行银根收紧,加强收贷和清理不良资产,这些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企业在病榻上沉疴死亡。
宏观经济下行大背景下,大企业尚且如此,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更是堪忧,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。一直以来,由于信用缺失、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品少、财务信息不透明等,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个顽疾,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舒缓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,但银行等主流资金供应方惜贷现象仍未有效改善,中小企业要么通过内生积累,要么高成本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。
中小企业痛点:融资难、融资贵、融资乱、融资险
多层次金融市场的缺失,使得中小企业暴露于无主流金融机构覆盖的尴尬境地,中小企业融资也多是“富贵险中求”,融资成本高企,且相应金融服务机构散、乱,对中小企业稳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。
从另一方面讲,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是一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大市场,新的金融模式、新的技术应用都可能彻底启动行业崛起阀门。
除了融资难,中小企业资金亦受到行业挤占:
营收账款总规模超16万亿。以供应链上游企业为例,截止2012年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达到16.6万亿,中小企业现金压力巨大;
赊销期的延长。根据《2014科法斯中国企业信用风险报告》,2013年31.7%的企业赊销期大于60天,明显高于2012年20.3%的企业占比,总体信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非常明显。
核心企业:“转型痛”
中国正处于经济的换挡期,行业产能过程、转型压力自不必多讲,但就产业中企业来讲,由于自身优劣势禀赋不同,在转型大潮中表现出不同的诉求。小部分掌握了产业核心资源的企业,希望利用金融业务将其在行业中长期建立起来的优势变现;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则对解决融资问题具有更强的偏好。
供应链金融:直击痛点,多方共赢
供应链金融对整个产业链的再升级都是战略级突破口。行业层面无阻力,供应链金融的生长将极为舒展。行业趋势总是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,供应链金融无论对于核心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,乃至物流企业都具备明显的益处,利益的产生并非存量之间的博弈,而是增量的创造。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更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难得的时代背景,多方共赢提供充足动力。
供应链中主体将至少在以下方面获得益处:
核心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,构建新的优势领地,其掌握的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将充分发挥优势;
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的稳定资金,为主业提供持续动力;
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量上升,同时个别优秀企业亦可通过物流、仓储建立的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业务;
新闻中心
相关专题
扫描微信二维码
了解更多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