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对微信视频号的重视程度似乎越来越高了。近日,腾讯发布公告称修订视频号橱窗商家【服务规范】实施细则,将服务违规从7类缩减为6类,删去“差评率不达标”以及该项处罚,其次,将“发货不达标”从原有违规行为中独立出来,并为“延迟发货”设立单独考核标准和处罚措施。腾讯此举,加强了对商家“发货”的重视程度,而“发货”方面的问题,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,所以此举的最终目的,还是在于增加用户数量,促进消费。
针对腾讯这个举措,我们可以发现,腾讯似乎想要将视频号发展成为一个“销售+短视频”形式的电商平台。这或许与当下电商平台纷纷转型有着一定关系,毕竟,视频号依托于微信这一存在大量用户的社交媒介,具有得天独厚的受众基础,视频号上的大多受众来源于微信平台,并且大部分受众将视频号作为自己的第二个“朋友圈”,在内容产出和更新上很频繁。但是如果单纯地依靠视频来获得收益,对于视频号来说无法形成强大的竞争力,视频号吸引受众并非由于自身原因,其本身对受众的吸引力不比小红书和抖音,再加上视频号的流量转化率较低,无法给其自身带来足够的收益。
介于现今市场流量不够、公域流量分配成本提高的情况,各电商平台都推出了相应的措施助推商家扩展私域流量,在这一大环境下,微信无疑成了一个很完美的私域培养平台,视频号具有微信强大的平台助力,对于吸引私域流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,大多商家也由于这一原因而聚集到微信平台和视频号,创建自己的消费者群,因此,视频号在吸引商家入驻和消费者消费方面不会太过于费力。
另一方面,随着近年以来“微商”的快速发展,微信销售逐渐成为一种模式。这种方式可以跳脱出淘宝,天猫等传统销售平台的相关机制,减少商家对于销售成本的投入,最为关键的是,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聚集起来的消费人群,比起淘宝的消费群体来说,具有更强的黏性,忠诚度也较高。相较于淘宝等同一品类有不同商家可以进行选择的情况,视频号销售的品牌针对性更强,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商家的视频号,朋友圈等途径更有效更精准地了解上新的商品,与商家沟通起来也更直接和便利。
但是,在微信平台进行消费与在淘宝、天猫等传统的货架式电商平台进行消费还是有所不同,毕竟作为老牌的购物平台,淘宝、天猫相关的体制机制更为完善,快递运输等方面也自成体系,而微信视频号购物体系还不够完善,并且其对于自身的营销也不充分,微信的加持对于视频号商业化来讲,既是优势也是缺点。
从最根本的角度来说,腾讯此举展示了其对视频号商业化的决心。就以其修改的条例来看,虽然将“发货不达标”独立了出来,并且为“延迟发货”设立了单独的考核标准和处罚措施,但是总的来看,服务违规细则有所缩小,对于“发货不达标”这一问题也做了更为细致的规范。这些修改为商家的发展放宽了限制,并且有助于提高用户的购物体验度和满意度,为商家更好地提高可信度,留住消费者提供了帮助。
相比较而言,同为直播和短视频营销平台的快手,在之前就已经采取将及时发货率作为考核商家的标准,同时也更注重完善相关的营销举措。相较于此来说,视频号商业化的步伐是走得慢了些,但是在受众的针对性方面,由于视频号受到微信的影响,有一定的场外加持。反观抖音、快手等平台,虽然下场较早,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,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储备,但是在受众争夺上,还是十分吃力。
如此说来,视频号商业化的发展或将迎来低开高走的结局。虽然相较于抖音和快手来看,视频号商业化发展比较晚,但是因为其存在的固有优势,使得视频号商业化这条道路将会走得更加容易。对于视频号来说,微信带来的光环也从侧面体现了其自身的薄弱之处。如果视频号要想走得长远,需要加强自身对商家和受众吸引力的培养,并且逐步打破受众圈,扩大受众群体范围,提高自身的影响力,完善相关的销售机制,降低对微信平台的依赖。总而言之,视频号与微信平台之间,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共进,而非依赖寄生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氪流量”(ID:krliuliang)
文 / Nova 阅:1949
在线预约享受建站8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