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款区块链微信小程序“小协议”于5月8日上线,然而昨日就因违规被腾讯紧急叫停。
这款打着第一款区块链名号的小程序到底有何名堂?到底是故作弄虚还是“真材实料”?
官方介绍中,“小协议”被描述为“利用唯一ID和区块链技术,在小程序里签署一份不可篡改,和直接责任人相关,可以成为电子证据的小协议”。“小协议”声称,只需使用3分钟,你就能创建一份不可篡改的协议,微信唯一ID和区块链技术,保证内容真实可信,双方身份可靠。资深律师合作,随时提供电子证据保全。
单就真实体验而言,该小程序界面友好、操作也颇为简单:作为甲方只需输入协议名称和内容,可以选择是否加密存储协议内容,记者在不加密情况下支付了3.36元的服务费,这份电子协议就显示创建成功,然后发给乙方,待乙方同意后,这份协议将写入区块链中,永久生效。
最后一步中,将协议写入区块链中根据区块链网络情况不同,耗时约10分钟-60分钟,记者正是在等待此步骤中被微信提示小协议因违规被腾讯暂停服务。
“小协议”因何违规被暂停?已经付费的用户利益如何保障?
针对坊间流传的“小协议”被封杀一说,王登科并不认同,他回应称,“小协议”并没有被下架,而是被暂停服务,是由于“(微信)小程序不允许含有加密的功能”。
“我们要调整一下代码,不出意外的话过两天就会再上线”,他表示用户不用过于担心,基本不会对用户造成实质损失。“已经生效的协议即使小协议停止服务了,也会继续生效,因为区块链是永久存在的,这也是小协议的特征,就是一旦协议生效,有没有小协议,都不重要”,他进一步补充道。
王登科解释了“小协议”的工作原理。“我们采用了微信的ID和会话密钥来作为身份的认证,免去了传统的签字,使用起来很方便”,他说区块链有不可篡改的特性,帮助签订双方更容易信任协议本身。
王登科也不时透露出对“小协议”前景的自信。他认为,“小协议”的目标人群是普通C端用户,主打生活里面的小场景,例如借钱和一些会有信用关系的行为,它没有写合同那么麻烦,但比口头约定更可靠,“希望小协议能够在帮助人与人之间,更容易建立信任这件事上,起一点小作用”。
文 / 云卷云舒 阅:572
在线预约享受建站8折